热门搜索: 1. @param1 2. 1 3. print 8-9999108099999 4. xsstest 5. print 8-9999108099999// 6. 1� 7. ////WEB-INF/webxml 8. //WEB-INF/webxml 9. ResponseWrite8-99991080 10. //////WEB-INF/webxml
国野制 春秋时期中原侯国的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上是国野制。所谓"国",就是指国都附近地区,"野"就是指农村,把郊区和农村的居民按什伍制(我国古代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
目录1.承宣布政使司2.提刑按察使司3.道4.府5.州6.县7.地方各官职职能、品级(对应今天官职) 1.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单位) 明初沿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时承宣布政使的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习惯上仍…
目录1.三公2.中书省3.内阁4.六部5.都察院6.通政使司7.大理寺8.翰林院9.国子监10.六科11.五寺12.詹事府13.太医院14.中央派出官员 1.三公 明朝中枢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但无定员,无专责,实际上是虚衔。中…
目录1.顺天府2.奉天府3.总督衙门4.巡抚衙门5.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6.道7.府8.厅9.州10.县 1.顺天府 清定都北京后,以北京为顺天府,设府尹(北京市长) 1人,掌京畿地方之事。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以后,特派大臣 1人兼管府尹事,从六部尚书、侍郎内选任。自乾隆八年…
目录(一)内阁(二)军机处(三)通政使司(四)六部1.专司文职官的任免----吏部2.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户部3.掌管礼仪祭祀及学校科举的机构----礼部及有关机关4.掌管全国军事的机构----兵部及有关机关5.司法监察机构----刑部6.掌工程事务的机构----工部(五)其他1.掌理少…
春秋中央官制(一)春秋中央官制简介(二)春秋中央重要官职介绍 (一)春秋中央官制简介 春秋各国官职一般由世官充任。春秋时候的世官主要是指世袭爵位,爵位有卿、大夫、士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各国最重要的官职由世官卿担任,所以,“世卿执政”是这一时期官制…
春秋地方官制(一)国野制(二)郡县制 国野制 春秋时期中原侯国的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上是国野制。所谓"国",就是指国都附近地区,"野"就是指农村,把郊区和农村的居民按什伍制(我国古代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
战国官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世官制逐渐被官僚制所取代,一是官分文武。 这一时期,中原各国爵位与春秋时候相仿,不过卿又分上卿、亚卿,大夫又分上大夫、中大夫。楚国、秦国爵位不同于中原各国。不过秦国爵位与职官名称有时合一。战国爵位授予与春秋不同,不完全是世官的标志…
郡县制在战国已完全确定,并且郡大于县。郡的长官称守,既管一郡行政,又管军队和防务。守下有尉,分管一郡军务。县的长官称令,齐国有时仍称县大夫,秦国也叫大啬夫。县令主管一县事务,下设丞、尉、司马、司空等官。县丞分管财政和司法,县尉分管军务,司马分管马政,司空分…
西汉仿秦制,皇帝之下,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或称相国(国务院总理),丞相一人或两人(左右丞相);次于丞相的有太尉与御史大夫,分掌军政(军委)与监察(纪检委)。后丞相又改称大司徒,太尉又称大司马,御史又改称大司空,合称三公,三公之上有上公(太师、太傅、太…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月奉三百五十…
中央官制录尚书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自西晋至南朝,或设丞相,或设司徒,废置不一,但若要总揽朝政大权,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否则只是赠官,并无实权。录为总领之意。录、领职事相近,而权位更重。后东汉每帝即位,常置太傅、录尚书事。魏、晋后,掌大权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