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代的先民们只能使用石块、树桩、茅草、树叶和兽皮等自然物作为坐具和卧具,只有编席勉强可以算作人工制作的家具,属于卧具。
史前家具的主要特征:
(1)家具雏形的出现。主要表现在木棺、木豆、木斗、木匣、木俎、木案等的创造。
(2)石斧、石锛等工具的出现。制作工具主要是石斧、石锛的应用,以及榫卯制作的石凿、骨凿、角凿、石楔、木棒出现。
(3)简单的结构形式出现。木构件横竖咬合,板与板相拼采用企口衔接结构形式。家具的挖磨、捆绑形式或支撑等工艺形式开始出现。
这个时期木制家具实物考证较少,但已经有了文字记载。这一时期家具的品种主要包括:席、俎、禁和扆。
俎:俎为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奠定了基础,是桌案类家具的始祖。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牲和陈牲之用具。
禁也是一种礼器,祭祀时放置供品和器具的台子,是箱柜之始祖。
扆,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是屏风之始祖。
造型特点:商周家具在造型上具有浑厚有力、庄重大方。俎是桌案类家具造型的母体。禁是橱柜类家具造型的祖先。
结构特点:出现了木构件的榫卯结构(卯眼穿插、企口板拼接和咬合搭接结构)。
材料:这个时期并没有专门制作家具的材料,主要是青铜器为主,辅助一些木构件的出现。
装饰特点:在装饰上体现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装饰纹样多用饕餮纹、夔纹、禅纹和云雷纹及排成行的圆涡纹等。在家具漆饰方面,人们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于制器。
工艺技术:商、周铜制技术发达,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木工成就。战车的发展也充分说明当时的木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另外,当时的铜器的工艺技术也有所发展。
夏、商、周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
(1)家具母体形象的出现。俎,在虞氏时称为“完俎”;完,“断木为四足而已”(汉代郑玄的说法)。夏后称为“厥俎”,多用于祭祀,其形状是两侧腿间出现穿插的横枨。商时称为“具”,利用树枝多弯曲的特点,俎腿做成弧形,并穿插于落地加长的横枨上,使木结构趋于合理,这应该就是后来几案“拖泥”结构的母体形式。
(2)席、床等文字的出现。
(3)家具装饰纹样的漆画出现。
商周时期家具装饰上的等级制度
在等级森严的商周,不仅家具的形制、使用要按严格的等级与名份行事,就是家具的材质、色彩、纹饰等也有严格的规定。如:几的使用,天子是用玉几,以下的诸侯、卿大夫等,要根据级别和场合的不同,使用雕几、彤几、漆几等,决不可有违。又如席的使用,其材质、花纹、边饰等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在封国命侯大典时,三重坐席为“莞筵纷纯”(以丝带为边的莞席)和“缫席画纯”(画五色云气为边饰的缫sāo席)再加上“次席黼fū纯”(就是竹席银黑白相间的花边)。以下的诸侯、卿大夫等,皆有符合身份、地位的花饰,不能违反。再如周天子专用的屏风,大典时背后的扆——屏风为斧纹装饰,而祭天时则用饰以凤皇羽毛的屏风。如是规定,庞杂繁复。这些都说明周朝家具的装饰,已成为奴隶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份了,家具装饰的色调、纹样、边饰等,无不体现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装饰纹样的神秘化
商周家具的装饰纹样,多用饕餮纹、夔纹、蝉纹和云雷纹,及排成行的圆涡纹等。
饕餮纹——是一种想象的怪兽纹,《左传》和《吕氏春秋》中均有记载,是有首无身、凶猛吃人的怪兽。它的形象是:正面中心为鼻梁,有一双巨目,大口,头上有似牛的双角。饕餮纹有时变化为两个相对的夔纹。饕餮纹凶猛异常,显示出一种强悍狰狞的美。
夔纹——形象近似龙纹,一角、一足,为侧面形象。它也是张口、尾部上卷。夔纹的变化很多,有时又发展成为几何图形,表现出一种神力智慧的创造美。
蝉纹——多在青铜器上,蝉纹被看成是商代的图腾。蝉纹经过先民的加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头部似如意形,蝉嘴、蝉眼、蝉身和蝉翅的美丽环道,非常漂亮。蝉纹已被加工、提炼成精美的、富有规律的装饰纹样,然而又不失其本来面目。显示出一种秩序的美。
云雷纹——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也有人以为云雷的图案起源于手指的螺纹,实际上是单线或双线往复自中心向外环绕的构图。其表现形式有单个同一方向的旋转和两个B形及S形旋转等多种。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主纹的青铜器。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构成的。


评论 COMMENT 共 0条
你未登录,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