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此登录
< 返回知识库中国古代饮食

2018-06-07 13:14:34

12号字
12 14 16 18 20 22

三国时期的饮食

(一)食物

1.主食

三国时期,人们的主要食物有米、麦、大豆,其中以粟(小米)为主,其次是麦与稻,再次是粱、稷(黄米)。主食的品种包括饭、粥、饼三大类,特别品种有雕胡饭、雕胡羹、麦饼(胡饼、煎饼、烧饼、馒头等)、米糕。

2.酒

三国时期饮酒比较盛行,酒的种类主要有水果酒,粮食酒和乳酒。

3.乳制品

三国魏晋时期,大批西北游牧民族向中原迁徙,带动了中原畜牧业发展,使乳制品成为日常的食品。这些乳品主要有酪(发酵乳)、酥(酥油)、乳腐(乾酪)等,其食用方法主要为放入面点之中或作饮料之用,当然也可直接食用。

4.肉禽

猪、羊、鸡、鸭,鹅都是当时的菜品,猪肉类有烤乳猪,蒸猪头肉;羊肉类有灸羊肉(先渍后烤)、羊蹄羹(羊蹄杂羊肉);鸡肉类有乌骨鸡、露鸡(即卤鸡)、甘鸡(乳汁烧鸡);鸭肉类有鸭羹(鸭杂羊肉为主)、炖鸭、鸭煎(炒鸭肉);鹅肉类有烤灸鹅、炖鹅、五味腊鹅等;另外也有一些野味类,如鹿头、鼋羹(甲龟羹)、麻雀肉羹、驼蹄羹等。

5.鱼类

当时鱼类有很多,主要品种有:鲤鱼、白鱼、鲈鱼、鲇鱼、牡蛎、鳝鱼、鳖、蚌、蛙、乌贼鱼等。著名的品种为渤海的鲍鱼、吴地鲈鱼、蜀地丙穴鱼、洛阳鲤鱼、武昌鲂鱼。

(二)饮食习惯

1.分食制

三国时期,人们采用分食制,一人一案,围桌而食的习惯那时还没有。两汉和三国时,由于还是采用食案,分食制(一人一案)也保留下来。反而在“五胡乱华”后,胡床、椅子、高桌、凳等座具相继问世,合食制(为桌而食)在唐末宋初才流行开来。

常见的烹调方法有灸、羹、烩、脯、煎、炒、蒸、煮等。主要调味品有盐、酱(豆酱、鱼酱)、花椒、桔皮、酢(醋)、葱、姜、蒜、桂皮、酱清(酱油)等。

2.餐制

  所谓餐制,就是每天吃饭的数目。现在我们习惯“一日三餐”,但在先秦时代我们却是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餐在7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三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还实行两餐制外,都是一日三餐的了,但吃的时间和现代有所不同。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3.节日饮食

(1)元旦

饮椒柏酒、屠苏酒、吃五辛盘、胶牙饧;

(2)元宵

喝豆粥(宋代才有汤圆)、赏灯、吃小点心;

(3)寒食节(一个月,曹操下令革除,改为三天)

吃饧大麦粥(一种糕)、干粥(有点像现代的即食粥)、煮鸡蛋、盐醋拌生菜之类(北魏时才有饼类);

(4)端午节

吃角黍(粽子)、饮菖蒲酒、雄黄酒;

(5)中秋

是唐以后才过的,那时没有;重阳要佩茱萸、食蓬饵(米粉糕)、饮菊花酒。   4.佛教饮食 

《三国志•吴书•窄融传》记:窄融“放纵擅杀”,大兴佛教时“多设酒饭,布席于路”。可见当时佛教并未实行素食,也未禁酒。其实,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时,其戒律并没有不许吃肉这一条。僧徒托钵化缘,沿门求食,遇肉吃肉,遇素吃素,并不挑剔,只不过吃的是“三净肉”(即自己不杀、不叫他人杀和未亲眼看见杀)。在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禁肉腥和酒,素食才在佛教徒中流行开来。 

佛寺僧人一般早上在可以见到掌纹时吃早饭,一般为粥。午餐于正午之前,为饭。因为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所以不吃晚饭。但病号可以午后贾一餐,叫“药食”。僧人一般都分食,一人一分,在斋堂吃。“药食”则取回房中。但后来因为大家都吃了,也无所谓了。

5.道教饮食

教是中国的土长宗教,三国时刚兴起。道教认为,人体里有三虫,亦名三尸,常居人脾,是欲望的根源,毒害人体的邪魔。三尸是靠五谷的谷气生存的,所以要“辟谷”。所谓“辟谷”,即是不食五谷,以菌类、蜂蜜、枣类等代替。还有的就是食丹药,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为求长生而服“五石散”,又称“寒食散”,以炼钟乳石、阳起石、灵磁石、空青石、朱砂为之,皆为此也。

(三)三国名菜

1.“龙凤配”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诸葛亮为他们摆席接风,席上摆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

龙凤配是一道古荆州的汉族传统名菜,有千余年历史,属于湘菜、鄂菜,起源于古荆州。鱼酥味鲜,略带酸甜,鸡嫩肉香,咸甜可口。主要食材是鱼和母鸡。一龙一凤,象征着吉祥如意。现今多为喜宴上的大菜。

2.金刚酥

酥脆可口,味道香甜。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准备进军西川,可是西川山高地险,粮草供应不上。诸葛亮发现金刚酥后,让士兵们带上金刚酥充饥。金刚酥好吃,又便于携带,使蜀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下了西川。小小的金刚酥可立下了大功劳!

历史上的金刚酥:作为襄樊的特色小食品,金刚酥有200多年历史。金刚酥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白砂糖、香麻油及少量食碱。经过20多道工序的烘烤后酥口易化。

3.孔明菜

是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

发 言
返回
标题 作者

评论 COMMENT 0

你未登录,请登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