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炳卫体兵器:匕首和手执的短柄矛等。
2.剑: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中国在商代开始有制剑的史料记载,一般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
3.矛:一种装有长柄的尖状刺杀兵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
4.斧:斧,又称斧头,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
斧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
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形或扁形。
5.戟:戟,是西周时代的一种新兵器,它是戈与矛两种兵器连结在一起制作成的,是戈与矛的合体。其制作还不很成熟,是在戈的基础上将胡部向上延伸成为刺锋,有的还将锋端铸成反卷的钩状,这样的戟兼有勾、啄、桩(chōng,撞击)、刺四种功能,因而很快被用于装备军队,而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主要兵器。
6.吴钩:吴钩(也称金钩)。出土于秦俑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1.2厘米,宽2.3~3.3厘米。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短兵器,故此称之为“吴钩”,是一种仪卫性的兵器。
不同于吴越青铜矛拥有华丽的曲线和工饰,秦青铜矛线条简约流畅、凝重坚实,表面光洁、制作规整、刃锋锐利,体现出强悍的实战性能。柄部一般均刻有“寺工”二字。
7.长枪: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械。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是矛的替代产物,因为矛杆的制作复杂繁琐耗时长久而产生的应急武器。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枪显长,用于进攻的枪则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现代武术中枪术竞赛套路用的枪,其长度不能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至指尖的长度。
8. 标枪:
①欺胡大:其体甚长,向前之刃作三角形,杆尾之刃作花瓣形,两头均可刺敌,亦可掷出杀敌;
②巴尔恰:体亦长,向前之刃近于斜方形,杆尾之刃作圆头钉形,两头可刺,亦可掷杀敌人;
③三尾掷枪:向前之刃作圆头钉形,杆尾有三尖刃,不在尾端,而装置于尾旁,略含箭羽之意义,此种标枪体较短,虽亦可在马上刺敌,但其作用纯为抛掷杀敌之远刺器,故称为“三尾掷枪。


评论 COMMENT 共 0条
你未登录,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