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此登录
< 返回知识库中国古代饮食

2018-06-07 13:14:34

12号字
12 14 16 18 20 22

(一)夏商周

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即少康,为夏王朝六世国王,国王亲自造酒,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作酒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已由自然酒发展到人工造酒了。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体重要地位。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酿酒工艺比商代完备,酒种类也有所增加,《礼记》中酒记载有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夏商周时期的酒器有:青铜方尊、 象形铜尊、 双联漆杯、青铜冰鉴、 灰陶大口尊、 白陶鬶、黑陶象鼻盉、管流爵、铜爵、 铜斝、偃师商城铜斝、象牙觥杯、莲鹤方壶、龙耳虎足铜方壶、偃师商城铜尊。

(二)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饮酒同趋大盛的时代。人们不仅运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粟酿酒,相当普遍地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与大臣的对话:“若作酒醴,尔为曲蘖。”曲是酒母,又叫酒曲;蘖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克服了蘖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点,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骤同时进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

(三)秦汉

秦朝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

汉武帝宫中有九丹金液、紫红华英、太清红云之浆,浆属于淡酒。兰生酒是汉宫中的名酒。百末旨酒是采百草花末杂于酒中,旨,美也。马酒即是马乳,马乳也有酒的味道,多饮也会醉。汉时西域大宛国用葡萄造的酒,被带入中原,深受帝王们的喜爱,视为珍品。汉武帝就以葡萄酒迎接西王母的降临。葡萄酒较之中原的米酒,味道甘甜还容易使人醉,所以曹丕又说:“葡萄酿以为酒,甘于曲米,善醉。”  

酒器:云纹高足玉杯、鸟篆纹铜壶漆画枋、 温酒炉杯、青铜合卺杯、 镶琉璃铜壶、铜酒筩、 “君幸酒”漆耳杯、四神温酒炉、 夔凤玉卮、 鎏金熊足铜樽

(四)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作为我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类等都有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劝酒之风也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

南北朝时,有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缥醪酒、河东酒、菊花酒。其中桑落酒和菊花酒是用桑叶和菊花加进酒浆中酿制的,或说桑落酒是桑叶落时取井水酿制的。缥醪酒则是精酿酒。  

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助于酒,人们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

酒器:白玉觥、胡腾舞黄釉扁壶

(五)隋唐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唐朝人比较喜欢“烧酒”,是用微火慢烧,把生酒加热到六七十度就可以了,既能杀菌,也不至于沸腾变味。用这种方法最终做成的酒叫“烧春”,唐朝的四川一带出产的最有名,当时名叫“剑南烧春”。

唐人喜欢用“春”字为酒取名,当时有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松醪春、竹叶春、梨花春、罗浮春、瓮头春、曲米春。  
南唐时又有龙脑浆,为高级补品,南唐元宗,李琼试图用酒调制龙脑浆,然后饮用,这时异人耿先生说:“未为佳也。”于是他用更高明的办法,制成了香气馥烈的龙脑酒。  

酒器:绿釉联体壶、 鹦鹉杯、 舞马银壶、 白瓷执壶、蓝釉双耳壶、海棠花形滑石杯、褐釉双龙耳壶、镶金牛首玛瑙觥、鸳鸯莲瓣金碗、春字诗执壶、凤凰纹瓷执壶、玛瑙羽觞、 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 鎏金胡人头执壶、带盖白瓷樽、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瓜棱纹黑釉瓷执壶、 双身龙耳白瓷瓶、金杯和金釦玉碗、鸬鹚杓、凤首龙柄青瓷执壶、掐丝团花金杯、 八棱人物金杯、 金花鸳鸯银羽觞、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双狮金铛、论语玉烛银筹筒、 宣徽酒坊银酒注子、 狩猎纹高足银杯、三彩双鱼壶、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白釉金釦瓜形注子、越窑鸟形杯


(六)宋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此外,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北宋宫中有珍奇名酒鹿胎酒,皇帝在内廷饮宴时常饮此酒,某次宰相韩琦承恩到御榻前,接受了仁宗为他酌的一大杯鹿胎酒。南宋宫中名酒有蔷薇露,皇帝常将另一种酒——流香酒,赐给大臣。   

宋朝的名酒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宫廷名酒

宋朝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实际上宫廷酒是从各地名酒之乡,调集酒匠精心酿制而成的。宋朝的宫廷酒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内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时候就名扬天下,到隋唐时期经久不衰。宋时宫廷蒲中酒,就是用此法酿造的。

苏合香酒:这是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甚为珍贵。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苏合香丸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有记载。

鹿头酒:一般在宴会快要结束时才启封呈上。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这是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庆寿时,宫中供御酒名蔷薇露酒。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长春法酒: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贾秋壑献给皇上的酿法。共用三十多味名贵中药,采用冷浸法配制而成的药酒。具有“除湿实脾,行滞气,滋血脉,壮筋骨,宽中快膈,进饮食”之功效。

2、京城名酒

①皇亲国戚的家酿酒

宋代张能臣曾著“酒名记”,收录了宋代天下酒名一百多种,其中皇亲国戚家酿酒,无意是酒中珍品。酒名记中的酒名,甚为雅致,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气息。例如:

后妃家的酒名有:香泉酒、天醇酒、琼酥酒、瑶池酒、瀛玉酒等。

亲王家及驸马家的酒名有:琼腴酒、兰芷酒、玉沥酒、金波酒、清醇酒等。

②市店名酒宋朝在京城实行官卖酒曲的政策,民间只要向官府买曲,就可以自行酿酒。所以京城里酒店林立,酒店按规模可分为数等,酒楼的等级最高,宾客可在其中寻欢作乐。京城有名的酒店称为正店,有72处,其他酒店不可胜数。由于买酒竞争激烈,酒的质量往往是立足之本。《酒名记》中共罗列了27种市店名酒,列举如下:

丰乐楼——眉寿酒;忻乐楼——仙醪酒;和乐楼——琼浆酒;遇仙楼——玉液酒;会仙楼——玉醑酒;时楼——碧光酒;高阳店——流霞酒、清风酒、玉髓酒等等。

3、其他名酒

东阳酒:即浙江金华酒。《曲本草》对此酒倍加赞赏。

羊羔酒:也称白羊酒。《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其酿法。由于配料中加入了羊肉,味极甘滑。

瑞露酒:产于广西桂林。范成大曾经写道:“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振湖广。”

红曲酒:宋代红曲问世,红曲酒随之发展起来,其酒色鲜红可爱,博得人们青睐。

荔枝酒:荔枝是一种高档水果,用荔枝酿成的酒,更是果酒中的皎皎者。

黄柑酒: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写道:“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历史上黄柑酒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产。

宋朝人田锡曾写《曲本草》,叙述各种药酒的原料、制法和功能,文字简略,颇有参考实用价值。《曲本草》中提到广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绿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4、宋朝的葡萄酒

宋朝的葡萄酒,是对唐朝葡萄酒的继承和发展。在《北山酒经》中,还记载了用葡萄和米混合加曲酿酒的方法。

宋朝的各种酒:  

  蔷薇露 流香(并御库)宣赐碧香 恩堂春(三省激赏库) 

  凤泉(殿司) 玉练槌(祠祭) 有美堂  中和堂  雪醅 

  真珠泉 皇都春(出卖) 常酒(出卖) 和酒(出卖并京醢)

  皇华堂(浙西仓) 爰咨堂(浙东仓) 琼花露(扬州)

  六客堂(湖州) 齐云清露 双瑞(并苏州) 爱山堂

  得江(并东总) 留都春 静治堂(并江阃) 十洲春

  玉醅(并海阃) 海岳春(西总) 筹思堂(江东漕)

  清若空(秀州) 蓬莱春(越州) 第一江山 北府乐厨

  锦波春 浮玉春(并镇江) 秦淮春 银光(并建康)

  清心堂 丰和春 蒙泉(并温州) 萧洒泉(严州) 

  金斗泉(常州) 思政堂  龟峰(并衢州)

  错认水(婺州)谷溪春(兰溪)庆远堂(秀邸)清白堂(杨府)

  蓝桥风月(吴府) 紫金泉(杨郡王府)庆华堂(杨驸马府)

  元勋堂(张府) 眉寿堂 万象皆春(并荣邸) 济美堂

  胜茶(并谢府)

酒器:影青温碗注子、 “醉乡酒海”经瓶、 登封窑虎纹经瓶、耀州窑青瓷倒装壶

(七)辽金

酒器:鱼形提梁银壶、黄釉带盖鸡冠壶、鹿纹银马镫壶、磁州窑“清沽美酒”经瓶、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壶、“平素有酒”青釉四系壶、白釉莲花温碗注子、黑釉剔刻花瓷扁壶、褐釉刻花瓷瓶、褐釉剔刻花瓷瓶

(八)元

我国古代酒文化,源远流长,至元代进入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元代立国虽短,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元代酿酒的生产,使其在技术工艺上有所发展,同时也为元代酒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这在元代的诗歌中时有体现。

按酿造原料分类就酿酒原料而言,元代酒品大致可分为粮食酒、果酒、花草酒、动物酒等几类。

元朝蒙古人有四种酒。一是蒙古人自己酿造的马奶酒——忽迷思。其它三种为米酒、葡萄酒和蜂蜜酒。蒙哥汗宫廷中有一精美的酒具,平时把这些酒装在里面,以备饮用。

酒器:渎山大玉海、釉里红高足转杯、蓝釉爵杯、朱碧山银龙槎、镂空折枝花高足杯、伎乐纹双人耳玉杯

(九)明

明代御酒房所造的酒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崇祯帝喜饮金茎露、太禧白,称这两种酒为长春露、长春白。魏忠贤把持内廷时,常在宫外造酒,然后通过御茶房进献于皇帝。酒的名目很多,有金盘露、荷花蕊、佛手汤、君子汤、琼酥、天乳等。
       明代的七大名酒:汪颖在《食物本草》中提到七种入药用名酒是:东阳酒、处州金盆露、江西麻姑酒、金陵瓶酒、山东秋露白、淮安绿豆酒、苏州小瓶。

顾清在《傍秋亭杂记》中提出的七大名酒是:山东秋露白、淮安绿豆、括苍金盘露、婺州金华、建昌麻姑、太平采石、苏州小瓶。

明代酒器:斗彩高士杯、犀角槎杯、莲花白玉杯、金托玉爵、带托金酒注、项圣思蟠桃形紫砂杯、仿哥窑高足杯、青花海兽高足杯、 青花缠枝莲纹杯、 金托金爵杯、 金箭壶、青花梅瓶、“内府”梅瓶、青花松竹梅三羊杯

(十)清

清代,酿酒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酒。清康熙帝勤于治政,严厉戒酒,并将御制诗写刻于元宫留下的黑玉酒瓮上,终身放弃饮酒之乐。乾隆风流倜傥,不管什么皇祖酒戒,大臣张照献松苓酒方,他便命人照方酿酒——寻采深山古松,挖至树根,将酒瓮开盖,埋在树根下,使松根的液体被酒吸入,一年后挖出,酒色一如琥珀,味道极美。乾隆常有节制地饮用松苓酒,有益长寿。有人说乾隆寿跻九旬,身体强健,与饮松苓酒有关。

乾隆曾谕令制一个银斗,盛水以评天下水的高下。结果,北京玉泉山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河水也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水斗重一两二;扬子江金山泉水斗重一两三;无锡惠泉水、杭州虎跑水,各重玉泉水四厘;距玉泉咫尺之遥的西山碧云寺泉水重玉泉水一分。于是,玉泉钦定为天下第一泉。皇宫用水取于玉泉山,其宫中御酒也是由这第一泉酿造的。

清内务府不管酿酒事宜,其事由光禄寺负责。光禄寺下设良酝署,专司酒醴之事。西安门内有酒局房24间,设6名酒匠、2名酒尉负责。取春、秋两季的玉泉水,用糯米一石、淮曲七斤、豆曲八斤、花椒八钱、酵母八两、箬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即可造玉泉美酒90斤。玉泉酒问世以后,成了历代皇帝的常用酒。宫中御膳房做菜,也常用玉泉酒调料。玉泉酒还用于祭礼,每年正月祭谷坛、二月祭社稷坛、夏至日祭方泽坛、冬至日祭圜丘坛,岁暮祭太庙,玉泉酒都是作为福酒供祭。
清末宫中的宴席上,出现了香槟等洋酒,香槟酒“气香烈,开时不慎,则酒气上冲,淋漓满地,而瓶无余滴矣,先以小锥锥瓶,以泄气”。洋酒的这种特点与中土酒大不相同,用小锥凿瓶盖做出气孔,颇有些滑稽,显示了宫眷们好奇、喜爱之心的洋酒的魅力。  

酒器:彩漆鸟形杯、金瓯永固金杯、 琥珀荷叶杯、 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发 言
返回
标题 作者

评论 COMMENT 0

你未登录,请登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