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此登录
< 返回知识库中国古代兵器

2018-06-07 13:14:34

12号字
12 14 16 18 20 22

(1)定义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又称兜鍪、头鍪、盔等。由于它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所以“甲胄(zhòu)”一词成为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胄是先秦时期的称呼,战国时称为“兜鍪(móu)”,北宋时称“头鍪”,宋以后又多称“盔”。后世的头盔,材质一般为铜、铁、革。

(2)材质

原始的胄用藤条、兽皮制成。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胄说明,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已经开始使用青铜胄。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胄表明,我国大约在战国晚期开始使用铁胄,并称铁胄为“兜鍪”。秦汉军队多戴铁制兜鍪。宋、元、明三代多用铁制头盔。清代的头盔用绸布和棉花作衬里,外包铁叶,贯以铜钉,已经没有多少防护作用。

(3)朝代特征

①新石器时代胄多用藤条或兽皮粗制而成。

②商进入青铜时代,除继续使用皮胄外,开始使用青铜铸造的胄。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胄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制品。胄面上铸有虎纹、牛纹及其他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


③周:西周铜胄的形制沿袭商代,变化不大。西周时的铜胄也是整块范铸。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护耳,有的在胄沿宽带上凸出一排圆泡钉。从出土的周胄来看,造型朴实,不像殷代胄那样装饰华丽怪谲。


④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皮胄,以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为典型代表,由18片髹漆皮甲片编组而成,上有脊梁,下有垂缘护颈。铁质的护头装具,时代最早的是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制品,用89片铁甲片编缀而成。战国时期,铁制的护头装具随着铁兵器的发展应运而生,由于它的外形很像当时的饭锅——鍪,所以开始时被称作“兜鍪”。


⑤秦汉秦汉时期开始,军中普遍装备铁兜鍪。在兜鍪后部,常垂有护颈的部分,称为顿项。


⑥南北朝南北朝的兜鍪,额前伸出冲角,两侧增加护耳,这种形制和结构一直保持到隋末。据说,13世纪蒙古首领铁木真率领骑兵西征时,剽悍的蒙古骑兵,身披铁甲,头戴一种样式奇特的铁盔,面部有一个硕大的船锚形护鼻器,手持明刀快斧,骑着高头大马,那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刚入侵印度时,人们以为魔怪降世,惊骇之状不亚于我们现今对外星人的惊奇和恐惧。

⑦唐唐朝以后,顿项常用轻软牢固的环锁铠制成。


⑧宋宋朝以后,兜鍪又多称为盔。直到清末,铁盔仍是军队中装备的护头装具。

⑨元据说,13世纪蒙古首领铁木真率领骑兵西征时,剽悍的蒙古骑兵,身披铁甲,头戴一种样式奇特的铁盔,面部有一个硕大的船锚形护鼻器,手持明刀快斧,骑着高头大马,那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刚入侵印度时,人们以为魔怪降世,惊骇之状不亚于我们现今对外星人的惊奇和恐惧。


⑩明明代的头盔大体上承袭了宋以前的遗制,有所改进的是御林军使用的锁子盔,铁钵的形制像一顶便帽,下沿内装锁子钢丝网,盔高8寸多,网长1尺左右,网环极为细密,而普通士兵着用的铁盔比较简单,没有什么装饰,铁钵高大,眉庇较宽,整个盔面下宽上窄,呈尖塔形。军官用的铁盔,上面雕刻有龙虎图纹,有的还用金银镶嵌,盔上有管,可插貂缨。随着火器的发展,铁盔的形制渐趋轻体化。


⑪清清代末年,西式钢盔传入中国,成为步兵通用的防护器具,但其形制已与古代兜鍪大不相同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步兵作战装束是迷彩服和钢盔,古老的铁甲已列为历史遗迹,胄却以另一种崭新的面貌在现代战争中发挥效用。



 

发 言
返回
标题 作者

评论 COMMENT 0

你未登录,请登录

加载更多